打响玻璃行业攻坚战!
产能过剩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后遗症,目前作为四大基础建材之一的玻璃产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顽疾。
1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楼里,中国建筑玻璃工业协会的整个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梳理和敲定供给侧改革的细则和方案。踩着50%的进度,中国建筑玻璃工业协会秘书长张佰恒表示:“春节过后,协会将出台一套指导玻璃企业改革转型的文件,我们需要时间梳理、消化,争取政策能落地,能执行。”
同一天,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杜永飞正在出差的途中,从2015年10月15日至今,他为华尔润——这家因产能扩张而倒下的企业的重生,经常行走在北京、南京等地,他说:“最近,华尔润的清算问题已经在法院立案,我们正在尝试跟中国建材集团洽谈后续事宜,等华尔润的事情尘埃落定,我也得抽空出来好好研究一下供给侧改革。”
1月19日只是玻璃行业探索供给侧改革途中平凡的一天。但值得庆幸的是,面对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的难题,一场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攻坚战正在悄然打响。
产能过剩严重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为10年以来较低水平,仅69.35%,较2014年下滑9.2%。另一方面,行业36.31%的停产率也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
而国际经验显示,产能利用率正常水平为81%到82%,一般来说,当这个数字高于85%时,表示产能不足,低于75%时,则表明产能过剩严重。显而易见,我国玻璃行业63.69%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发出了产能过剩严重的预警。
“目前,玻璃原片的产能过剩为10%到20%,国家一直提倡控制原片生产,发展深加工,但其实我国原片生产的企业占比例很小,只有十几家是大型企业,包括华尔润、耀华、北玻、南玻、金晶以及沙河地区的玻璃企业。”深圳前海中玻联合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冯纪指出,“此外,节能玻璃也过剩严重,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大家对节能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对玻璃节能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光只聚焦在窗框的节能上;其次节能玻璃成本较高,地产商不愿意为之埋单,导致应用市场不大,所以在这方面还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
因为绝大部分的原片玻璃都会用于生产平板玻璃,所以,了解原片的产能过剩状况,也就将平板玻璃的产能过剩现状一览无余。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的境遇同样也映射在了大型企业的发展轨迹中。
“公司目前生产量和交货量还算正常,但是平板玻璃产能过剩的问题,不仅是行业,也是企业的重灾区,而我们在这块也处于亏损状态。”耀皮玻璃相关负责人赵光豪坦言。
企业的亏损源于销售价格大幅下降。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玻璃行业的成本和毛利率皆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相比之下,在高位运行时期,玻璃的毛利率可以达到15%以上,但是现在最好的状况却只有5%~10%。当然,毛利率下降跟销售价格有着直接关系,比如,南玻生产的5mm白玻璃,在市场景气时可以卖到30元/平方米,而如今价格降到了17元~18元/平方米,售价下跌幅度高达40%~50%。
究其原因,业绩情况的不景气,除了受到房地产行业低迷的影响,也受到了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环节以及管理不当的影响。
玻璃行业巨头华尔润的倒下便是一例。据张家港锦丰镇政府文件显示,华尔润生产线的炉深只有0.47米,而国家的标准是1.2米。炉窑寿命的缩短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因此不得不通过冷修或停产来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据了解,华尔润旗下的某相关企业,在采购的140批次原材料中,只有37批次是合格的,这直接拉低了企业的成品率和核心竞争力。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如果核心竞争力无法得以提升,那么降价便成为不得已之举。“目前,沙河地区的玻璃企业的价格也比较低,但主要原因依然是其在产品质量和生产环节的把控还不够。”一位浸淫玻璃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